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偏居湘江河畔一隅的长沙中电软件园,今天将在IT海域烟波浩渺中成功下水首航。汽笛鸣响、拔锚离港的那刻,承载的是湖湘儿女寄望的无限遐想与期盼。
3年前,湖南省人民政府携手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岳麓山下订下“盟约”,共同播种中部地区最大最强、全国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软件产业基地,长沙中电软件园应运而生。
3年后的今天,正是收获的金秋时节。所有的汗水与耕耘,都因了丰收的喜悦,化成醉人笑靥。在大河西青山绿水间,中电软件园横空出世,璀璨夺目,赫然成为中部电子信息产业经济冲上云霄的增压引擎,中电软件园由此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全新的转折点、里程碑。
2010年9月,烈日骄阳下,富士康高级投资考察团首次“邂逅”长沙中电软件园,并将在长沙设立的研发基地选址暗许于此。一年以后,富士康如约而至。作为中电软件园一期开园首批进驻的企业,富士康首批500名工程师已在今日正式进驻。截至目前,像富士康这样的IT界“明星企业”,中电软件园已经聚集了112家,注册资本总额近13亿元。
随着越来越多的“IT名企”在此汇聚,中电软件园已成为长沙IT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微软、IBM、SONY、惠普、联想、日本理光等业界IT龙头企业也正在积极洽谈中,长沙中电软件园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部IT名企“洼地”。那么,究竟什么原因让长沙中电软件园,成为吸引全球IT名企的目光聚焦点,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的主力军?放眼未来,它的发展后劲是否能支撑湖南电子信息产业的长久发展?
“贵族血统”媲美浦东软件园
中电软件园由长城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湘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长沙软件园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建成立,是中国电子与湖南省、长沙市共同建设长沙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载体,是省、市地方政府与央企合作的重大项目之一。其中,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作为国家最大的国有IT企业,在中国信息化建设中长期保持领先优势,目前已跻身为世界500强。出身如此显贵的“千金”,自然不愁“追求者”。
与此同时,“生长环境”也同等重要。正如长沙中电软件园总经理吴刚所言,湖南已成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最佳洼地,长沙高校林立、人才辈出,这种难得的人力资源优势正是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所需的;再次,长沙是文化娱乐之都,思维活跃、理念超前,这对于信息服务业而言,同样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正是由于这样优越的出身条件,让无数IT名企为之侧目。可以预见,未来的中电软件园,将可与浦东软件园相媲美。
集聚效应将吸引1000家IT企业
中电软件园得天独厚的发展模式也让她当之无愧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的“掌上明珠”。
在一些地区兴起圈地盖厂、大力开发工业地产的时代,中电软件园却在描述一个崭新的发展全貌,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产业的集聚效应,而这也将成为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崛起的一股主要推动力和主要特色。根据规划,整个园区建成后,聚集软件和电子信息类企业达到1000家左右,从业人员3万人以上,基地企业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转型升级提升中部IT竞争力
到2015年,全省信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3000亿元,年增长30%左右。中电软件园的未来发展后劲,能否成为湖南信息产业快步疾行的持久动力?这个答案毫无悬念。
不可否认,若要想在强手如云的IT界竞争中稳操胜算,必须要打通产业集群的“任督二脉”:转型和升级。目前国内大多数产业集群仍处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较低,缺乏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很容易陷入“逐底竞争”的困境,甚至衰退或区位转移。
眼下,中电软件园一期已经顺利启幕,二期、三期项目也即将揭开神秘面纱,其高速成长的背后,隐现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强势崛起的宏大背景。中电软件园对于未来的期许,从产业发展到科技创新,再到提升中部IT竞争力,共性与个性、出发与归宿间,充满了独特的张力与快节奏。我们相信,湖南电子信息产业将迎来她最好的时代,因为中电软件园给我们未来以最新的期许!
中电软件园将成中部最强
——专访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聂玉春
在中电软件园一期开园前夕,记者就中电软件园的建设及其与湖南“两型社会”实践的关系等问题,专访前来长沙出席开园仪式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聂玉春,他表示中电软件园的战略目标,是要建设成为中部地区最大、最强,全国一流的软件产业基地;为湖南省提供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为湖南的产业升级、结构转型、发展方式转变,以及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增加产值和税收做出积极贡献。
引入新兴产业最新成果
问:作为中国电子与湖南省政府战略合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长沙中电软件园盛大开园具有怎样的意义?
答:长沙中电软件园开园,标志着中国电子作为央企与湖南地方政府发展对接的战略合作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发展速度、建设规模、产业基础,都大大超越了上海浦东软件园发展时的同期水平。
中电软件园是中国电子与湖南省战略合作的重要载体。开园后,将着力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使其成为机制创新和吸引外资新的平台。作为央企,将立足湖南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瞄准世界IT产业发展前沿,紧跟世界IT产业发展方向,营造最快捷、最优质的服务环境;在产业上引入高水平、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的最新成果,把中电软件园建设成为长株潭经济带一颗耀眼的明珠。
将成为企业家创富摇篮
问:目前中电软件园吸引了112家企业抢滩入园,可以说,中电软件园的建设首战告捷,您认为起推动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答:长沙中电软件园取得阶段性成绩,我认为主要因素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政府重视,大力推动项目进程。自2008年12月17日中国电子与湖南省在长沙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来,省、市政府及高新区就一直在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把中电软件园列入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信息产业专项规划,并确定为“两型社会”示范园区。中电软件园也是湖南省、长沙市的十大产业项目之一,得到湖南省、长沙市及长沙高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对此我代表中国电子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强强联手,搭建合作平台。为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中电软件园,2009年5月,中国电子旗下企业长城信息、省企业湘投控股、高新区企业长沙软件园三方强强联手,共同出资1.5亿元,组建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作为整合当地资源,利用各方优势共同开发长沙中电软件园的载体和合作平台。向中国电子旗下另一家优秀的国家软件产业基地——上海浦东软件园学习取经,积极探索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园区运作新机制、新模式,使园区的管理模式、运转机制、服务体系成为营造园区投资经营软件、硬发展环境的强大动力。
第三,招募精英,组建管理团队。通过市场化人才机制,选聘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上海浦东软件园高层管理人员吴刚,担任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并选聘行业优秀人员组成公司经营管理团队,主管公司的整体运营,组成公司的精英骨干。同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公司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四,用足政策,抓好招商工作。围绕重大项目,用好用活配套政策,积极引进符合当地需要和产业导向的产业项目。创新招商工作思路,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如利用政府资源,实行联合招商,富士康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最后成功落户长沙中电软件园,湖南省长沙市相关部门都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挖掘本地资源,引进与本地产业相配套的上下游企业项目,实现“以商招商”;通过协会、中介、展会等形式,实行多样化招商,扩大园区影响力,加大招商力度。
第五,高标准建设园区。“高度决定视野”,在政府的支持下,中电软件园做到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在发展方向上,放眼全球、辐射全国、立足湖南,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人文园区、生态园区和现代高科技园区,让园区成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乐园、高新技术的孵化基地和企业家创富的摇篮。
打造湖南“两型”名片
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湖南正承担着中央“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重任。中电软件园作为央企与湖南省战略合作的结晶,如何在湖南“两型社会”建设中担当央企责任?
答:“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质,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首要的问题,是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努力围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题,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
首先是要树立生态成本观。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学会算资源账、算生态账、算长远账。
其次要树立环境优先观。中电软件园将下大力气优化环境,舍得牺牲眼前的利益,舍得在科技开发上加大投入,舍得在园区环境建设上加大投入,在湖南省率先推出中小企业服务云,在楼宇智能化方面采用光纤化的TCP-IP协议新型数字化技术,在楼宇建设方面采用VRV空调技术和遮阳板技术,这一系列高新技术的采用将有助于把中电软件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品质的高科技园区、人文园区、“两型社会”示范园区。
再者,要加快构建“两型”产业体系。要完善园区产业布局,促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综合效益明显的“两型”产业落户园区;要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引导园区企业向“两型”化方向发展,提高园区对项目的吸纳力和产业的承载力;要坚持“两型”引领,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科研、生产、建设、流通等各个领域,落实到园区发展的各个方面,力争把中电软件园打造成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窗口和名片。
园区名片
长沙中电软件园
长沙中电软件园是中国电子与湖南省、长沙市携手共建的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园区规划面积1500亩,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总投资逾30亿元。一期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总部大楼、培训孵化楼、创业公寓、研发科技楼、专家公寓等,其中总部大楼及配套设施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
园区目前共引进包括富士康科技整合服务事业群在内的112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近13亿元,其中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17家,500-1000万元企业29家。现已基本形成以研发为主的产业集群,整个产业链涵盖软件研发与系统集成、通信与物联网、电子商务与文化创意、现代制造业、投融资担保、企业管理咨询等众多领域,70%为园区发展方向的主导产业,30%为配套企业,为新兴及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向园区聚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促进园区集群攀升价值链高端
——专访长沙中电软件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志刚
问:中电软件园的功能有哪些?企业入园后能享受到哪些配套服务?其特色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志刚:中电软件园主要包括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聚集五大功能。园区将为入园企业提供政策服务、人才与培训、投融资、知识产权、产业统计、项目申报、技术综合、商务配套和中小企业云服务等全方位的服务。
中电软件园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以产业为支撑,以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为依托,引进电子信息类优质产业项目,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联合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二,以创新求发展,通过引进自主创新型企业,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以营造鼓励企业积极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其三,以服务树品牌,园区将根据园区产业特点和企业发展需求,建成一个较为全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问:作为园区管理者,您对未来中电软件园运营有何设想?
李志刚:尽管300亿元的年产值将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一定的贡献,但我认为中电软件园通过发展软件及相关高科技产业,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湖南经济由传统粗放的制造业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型工业化转变起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才是园区发展的真正意义所在。
在运营模式上,中电软件园引入了同属中国电子的上海浦东软件园的成功机制和模式,坚持走市场化、企业化运作的道路。在具体措施方面,首先,我们将完善园区的企业生态。园区将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生态系统,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快速流动和充分利用,实现创新资源整合和共享。其次,促进产业集群转型与升级。在园区规划与产业招商方面,园区将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和协同发展,以价值链为纽带,聚集各种创新资源,使整个集群不断向价值链的高端攀升。再次,形成园区产业联盟。通过产业联盟横向维护良好的竞争生态,纵向整合产业链和产业资源,增强园区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问:坐落在“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大河西先导区内,中电软件园在“两型社会”建设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李志刚:作为湖南两型社会的示范园区,长沙中电软件园致力发展的软件产业是低能耗、无污染、高产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软件园内的智力密集型产业,单位面积产出高,资源占用少,创造税收高。此外,总部大楼采用的建筑侧遮阳节能技术、尖山生态屏障及水库水源保护地,都体现着“两型社会”的建设理念。总结起来,园区内实现了“四化”,即:“产业低碳化,建筑绿色化,服务集约化,园区生态化”,可以说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优秀典范。
问:作为园区成长见证者,如今已顺利开园,可否谈谈您对此有何感想?
李志刚: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可以说中电软件园是生逢其时、大有所为,沿海优势产业梯度转移为园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两型社会”的试点示范、长株潭三网融合试点、长沙服务外包示范基地,这些都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中电软件园的开园倾注了中国电子、省市各级各部门领导的无尽关怀和深切关注。另外,长沙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是宜人宜居的“山水洲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前来创业和发展。有这么好的环境,我相信已取得良好开局的中电软件园,一定能够在这片热土上大显身手。
(来源:新华网)
(编辑:刘琳璐)
作者: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联系我们:020-87373327 Email:pprd@pprd.org.cn
备案号粤B-20050235
本页面版权归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信息中心所有,并由其更新维护 南方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