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珠论坛
用户名 密码
最近更新
您现在:首页 > 发展规划
湖南省“八五”计划(1990年~1995年)
来源: 泛珠三角合作信息网(湖南) 日期:2009-10-15 16:59:00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时期(1990年~1995年)

 

  19901995年实施的第八个五年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1987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省政府决定编制湖南省十年规划(1991-2000)和"八五"计划,由省计委、省经济信息研究中心、省统计局抽调干部组成规划办公室。经过1年零9个月的努力,全面完成规划研究项目的各项任务。19914月由省人大七届四次会议批准实施《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

 

(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于1991429日审议通过《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确定未来10年从温饱迈向小康的基本任务。图为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107国道岳阳段考察。)

 

  基本任务:

 

  "八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正确处理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在"八五"初期以治理整顿为主,在治理整顿中求发展;治理整顿基本完成以后,转入以发展为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促进经济的适度发展,努力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具体来讲,即:狠抓"一个调整,两个提高",即抓好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与工业、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与加工工业的发展相协调,提高全省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总体效益;增强国民经济发展的后续能力,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效益,不断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进一步推动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并使之更好地为调整结构、提高经济素质和效益服务;加大对外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以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健全企业合理的经营机制为中心,协调配套进行价格、财政、税收、金融、计划、投资、物资、商业、外贸和劳动工资等方面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形成,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妥善安排劳动就业;改善人民生活;继续发展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的恶化。

 

1991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兴湘大会,并举办全省暨省会科技兴湘活动周。图为副省长曹伯纯在活动周启程式上讲话。)

 

  湖南十年发展战略也叫"结构效益战略",或"3355"战略。即发挥3个优势(农业优势、资源优势、人才科技优势),拉长3条短腿(外经外贸、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培育5个支柱(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轻纺工业,以石油化工、盐化工、化肥、化学农药为主体的化学工业,以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加工为主体的冶金工业,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工产品、电子原器件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以非金属矿、新型建筑装饰材料为主体的建材及建筑业),实现5个奋斗目标(国民生产总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按不变价格计算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实现科技振湘,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00亿元)。

 

  综合经济指标:

 

  一、经济规模快步增长。1995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955亿元,农业总产值480亿元,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二、综合经济效益提高。到1995年,主要行业中按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的产品提高到50%左右,每万元工业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下降到4吨;大中型企业主导产品的能源、原材料单耗,要达到国际同行业80年代初的平均先进水平;全社会劳动出产率平均年提高4%。三、国民收入的生产和分配。1995年国民收入达到750亿元;5年合计国民收入3350亿元;积累控制在30%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700亿元;5年内,全省居民消费水平平均年增长3%。四、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把地方财政赤字控制在最低限度;继续控制信贷规模,5年内贷款总规模平均年增长13%。五、严格控制人口增长。1995年末人口为658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

 

  执行情况:

 

  "八五"期间,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的领导下,团结奋斗,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努力克服各种困难,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胜利实现了"八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1991年,湖南省钢产量突破150万吨大关。图为湘潭钢铁公司炼钢厂。)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综合实力大为增强:"八五"是建国以来湖南经济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1995年与1990年相比,生产总值增加到2132.13亿元,平均年增长11%;农业总产值增加到685.30亿元,平均年增长6.1%;工业总产值增加到770.67亿元,平均年增长19.3%;财政收入增加到203.5亿元。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第三产业、"三资"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五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快速发展。第一、二、三声业结构比例由37.533.628.9调整到3137.231.8.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都有较大增长,粮食2752.09万吨,棉花增加到22.35万吨,生猪年出栏增加到4762万头,水产品增加到1725万担。实现了全省消灭宜林荒山的目标。年发电量增加到329亿度,钢产量增加到177万吨。煤炭增加到4694万吨,水泥、化肥、化纤、合成橡胶、有色金属等一批短线产品的生产能力扩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加快。五年中,全省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7亿元,实施重点建设项目56个,五强溪电站、洞庭湖一期治理、黄花机场和"165"通信工程等先后投产或部分投产,湘钢、涟钢、巴陵石化等重点企业进行了改造扩建,为全省经济进一步发展增添了后劲。

 

199212月,湖南"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全省三大化工基地之一的衡阳烧碱厂第一期工程竣工。)

 

(全省第一座装机容量120万千瓦的五强溪水电站于19911128日截流。)  

 

  改革开放取得新的进展,资源配置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心组织实施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宏观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在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多种形式转换经营机制上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农村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土地使用、住房、医疗等各项配套改革和机构改革逐步推进。通过改革,整个经济体制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迈出了重大步伐。

 

  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五年新增"三资"企业3700多家,实际利用外资27.5亿美元,比前五年增加近5.6倍。五年进出口总额114.3亿美元,比前五年增加1.9倍。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和旅游等非贸易创汇稳步增长。

 

(日本国滋贺县和湖南省签订经济技术合作协定。)

 

  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八五"以来,全省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7789项,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居世界领先地位,银河Ⅱ型10亿次巨型计算机等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长沙、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初具规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提高。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新的进展,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稳步推进,已有35个县市区达到"两基"标准;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在校学生占高中阶段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已超过50%;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招生、分配制度改革进展比较顺利;其他各类教育和社会办学也取得了新的成绩。城乡预肪保健、地方病防治和医药卫生监督进一步加强,人民健康水平有较大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显著,自然增长率降到5.87‰。五年中湖南体育运动员在国际国内比赛中共获金牌266枚。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信息咨询、民政、环保、保险、气象、档案等各项社会事业普遍得到发展。

 

(为彻底改变湖南通信落后的"165"通信工程,历时3年半时间,于1994年底完成)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保持稳定:"八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4069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增加到1425元,全省贫困人口降到400万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增长近2倍,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

 

  (来源:湖南省发改委经济研究室)

 

  (编辑:徐凯)

 

作者:

相关新闻: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联系我们:020-87373327 Email:pprd@pprd.org.cn
备案号粤B-20050235
本页面版权归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信息中心所有,并由其更新维护 南方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