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炎帝和舜帝的古老传说,有玉蟾岩和城头山等远古遗迹,有西周青铜器四羊方尊、里耶秦简、西汉马王堆古汉墓和三国吴简等珍贵文物。有岳麓书院和岳阳楼等著名人文景观,有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还有造纸术发明人蔡伦和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这样蜚声中外的著名人物。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进入21世纪以来,湖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湖南古老的文明和今天的成就交相辉映,正引起越来越多的世人关注。
湖南幅员辽阔,地处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9′-30°08′,东邻江西,南接广东、广西,西连贵州、重庆,北交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南,是我国东南腹地。因全省大部分地处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因自古广植木芙蓉和水芙蓉而有“芙蓉国”之称。唐代诗人谭用之有诗“秋风万里芙蓉国”咏之,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表达他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全省东西直线距离宽667公里,南北直线距离长774公里,土地面积21.1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2%,在各省市区面积中居第11位。全省辖13个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在幅员辽阔的三湘大地上,生活着汉、土家、苗、侗、回等56个民族6900.2万湖湘儿女。
湖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51.2%,丘陵及岗地占29.3%,平原占13.1%,水面占6.4%。全省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状。东有幕阜山、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雪峰山脉,海拔从21米至2099米不等。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45米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省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淡水面积达1.35万平方公里。湘北有洞庭湖,为全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等4大水系,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5万公里,内河航线贯通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8.2℃;日照时数1521.0小时;降水量1215.4毫米。土壤以红壤土、黄壤土为主,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多。
湖南物产富饶,俗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谓,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全省实有耕地总资源378.9万公顷,至2007年底,全省林业用地面积达1.92亿亩,有林地面积1.57亿亩,森林覆盖率为56.1%。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粮食、棉花、油料、苎麻、烤烟以及猪肉等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稻谷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生猪出栏居第2位,烤烟居第4位,粮食居第6位。湖南矿产丰富,矿种齐全,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
湖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跨越发展新成效。
湖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英才辈出。“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曾国藩、左宗棠等风云一时,魏源、谭嗣同率先打开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思想的窗口;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先驱,高擎反对帝制、反对封建专制的大旗;毛泽东、刘少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巨大贡献;胡耀邦、朱镕基等为我国的改革发展贡献突出。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上,三湘大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彪炳青史、光照寰宇的历史伟人。
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南人民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全省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社会事业突飞猛进、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2年经济总量迈入万亿发展新阶段。地区生产总值跨过两万亿台阶,年均增长13.3%,
作者:
本网由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日常工作办公室主办 联系我们:020-87373327 Email:pprd@pprd.org.cn
备案号粤B-20050235
本页面版权归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信息中心所有,并由其更新维护 南方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